银行理财遇“低温” 收益率下行趋势难改

2018-07-19 来源:中国证券报·金牛理财网 0

  “为什么最近很多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了?”在某股份银行网点大堂徘徊的老陈发问。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多家银行网点后发现,很多人与老陈一样困惑。

 

  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多位理财经理表示,与往年月末、季末、年中理财收益率显著冲高的现象不同,受资管新规影响,当下银行理财收益普降。此外,市场流动性较充足,也拉低了理财收益率。

 

  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表示,近期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充足,通过公开市场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推动利率水平下移,理财产品利率下降是随行就市。预计未来银行理财收益率变化主要取决于市场利率走势,大概率稳中趋降。

 

  理财产品收益率走低

 

  发行理财产品是银行拉存款的主要方式之一。往年,在月末、季末、年中等关键时点,银行都倾向于通过加大理财产品发行量等方式以应对贷存比等考核压力,从而使得这些时点发行的理财产品利率较高。

 

  但据中国证券报记者走访银行网点的情况来看,今年理财产品收益率走势与往年不同,近期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大多下降或保持不变。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7日至13日这一周,272家银行共发行1553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数减少1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2款。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74%,较上期减少0.03个百分点。

 

  事实上,近几个月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均呈下滑趋势。融360监测的数据显示,6月银行理财产品平均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8%,较5月下降0.02个百分点,连续4个月下降。

 

  “理财产品利率中枢下移,主要原因是央行基础货币供给充足,通过公开市场工具、定向降准等手段持续向市场稳定供给流动性,推动利率水平下移,理财产品利率下降是随行就市。此外,严监管环境下,金融去杠杆继续,银行等金融机构杠杆降低后流动性压力减小,也会对利率形成压制。”西泽资本首席经济学家赵建说。

 

  强监管使得非标、通道类业务得到有效规范。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赵亚蕊认为,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下,随着强监管政策陆续落地,金融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尤其是非标、通道类业务的有效规范和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遏制了资金在金融体系空转现象。

 

  强监管政策之一就是《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的出台,其对理财产品收益率影响显著。兴业研究分析师孔祥表示,非标资产目前不能错配,因此新理财产品不能配置传统高收益资产,导致收益率下滑。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监管部门将存款偏离度监管指标值由原来的3%调整至4%。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强调,这有助于银行更好地做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在月末或季末拉存款压力,也使得近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与整个市场收益率变动保持一致。

 

  银行揽储各显神通

 

  伴随资管新规实施以及年中流动性充裕,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下行,但银行负债端压力仍然存在,送礼揽储现象并未完全销声匿迹。

 

  在某股份行网点,大堂显眼处的黑板上写着近期“等级提升有好礼”活动:普通借记卡通过一定额度存款可以依次提升为白金、黑金和钻石卡,储户可获得洗衣液、雨伞和加油卡等礼物。尽管时效已过,但大堂经理告诉记者,该活动在这几天仍然有效。

 

  华东地区某国有银行支行负责人坦言,存款压力每家银行都存在。从央行近日公布的金融数据看,6月人民币存款增加2.1万亿元,同比少增5482亿元。上半年人民币存款增加9万亿元,同比少增712亿元。

 

  与此同时,大额存单、结构性存款等产品补位,成为银行揽存发力重点。融360监测了35家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6月仅有13家银行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原因是5月一些大额存单利率已一浮到顶。结构性存款方面,央行统计数据显示,截至5月末中资全国性银行结构性存款余额9.26万亿元,同比增长53.9%。

 

  居民储蓄行为的改变也为银行揽储“制造”了一些困难。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锋说:“2010年以来居民存款增速持续下滑,反映出居民储蓄行为发生变化。从银行负债管理来看,一方面,银行受制于监管环境变化;另一方面,从贷款创造存款机制看,今年宏观经济形势会使得银行放贷意愿收缩。”

 

  “存款是银行立行之本,今年吸储压力比以往更大一些。”孔祥表示,从一般存款来看,今年增速或有限,大约在5%、6%左右。虽然结构性存款复合增速很快,但它属于高成本存款。当下很多结构性存款属于假结构属性存款,相当于银行在负债端让渡了很多利益给储户。从银行角度看,并非好存款,即使揽到这样的存款,负债端压力仍旧较大。相对同业负债,还需交纳准备金。

 

  赵建表示,银行负债端压力的根本是经济内生的货币派生能力减弱,资管新规约束下社融下降明显,导致广义货币增速快速降低,引发被动负债压力增大,只能通过结构性存款、大额存单等主动负债填补缺口,因此带来利率上升。但是不会升得太高,毕竟资管新规下资产端的非标等高收益资产减少,银行净息差和利润压力会传导到负债成本上。

 

  此外,银行负债端压力可从同业存单发行量看出。Wind数据显示,5月和6月,同业存单总发行量均突破2万亿元。业内人士认为,年中跨季资金需求推升了同业存单发行规模,其背后是银行负债端压力尚未明显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