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行至尾声,这一年来,全球发生了巨大变化。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多重超预期因素冲击,党中央加大宏观经济调控力度,我国经济运行企稳回升,恢复向好发展态势。当下,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经济的增长引擎,展现了中国经济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
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旨在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全面推动我国市场由大到强转变,以此推进“双循环”顺应全球化发展新趋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坚实支撑和内涵提升。《意见》中也鲜明指出,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
金融作为实体经济的血脉,同实体经济共生共荣,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如何进一步以金融加大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新命题。
11月30日,由浙江钱塘江金融研修院、海亮集团主办,由国际金融协会(IIF)协办的第四届(2022)钱塘江论坛第三场主场峰会“金融助力实体经济,促进统一大市场建设”顺利举行。
会议邀请了金融业知名专家学者、金融机构负责人、知名浙商等金融界重要力量,共同探讨以中国特色金融服务推动高质量发展,如何群策群力促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金融服务实体 如何再上“新台阶”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与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关系应该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中国工商银行原行长、钱塘江论坛联席主席杨凯生指出,要从多个层面着力,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实现准入畅通、开放有序、竞争充分、行为规范,充分发挥我国巨大市场潜力,推动两者互为统一地高质量发展,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钱塘江论坛联席主席王江表示,“全球在矛盾的挑战中形成了共同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而现代化的金融正是以推动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我们要有前瞻的、创新的、重要的是开放协同共赢的态度和思维。我想这也是钱塘江论坛的一贯主旨和精神。”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环资委副主任,物产中大集团原董事长、党委书记王挺革参会并介绍了非金融企业助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方向和路径。
当今深化产业改革浪潮正在重塑全球经济格局。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对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大有裨益,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云超表示,推进“双循环”顺应了全球化发展新趋势,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近几年来,全球政治、经济、科技,包括大宗商品领域,包括产业政策等方面,多种复杂因素的叠加就使得全球整个大宗商品受到持续不断的冲击和影响,也频繁发生市场的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鹅事件。
中国期货业协会法律委员会主任、原上海期货交易所党委副书记、监事长陆文山从既有改革实践和市场需求看我国大宗商品市场建设,强调了优化市场服务意识,“市场职责首当其冲,未来市场必须要考虑如何令资源配置更有效、更安全、更可控。”
同时,他提出,要善于风险管理,提升金融发展能级,要通过法制建设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保障好全产业链、供应链、资金链等。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市公司研究中心主任张平表示,全球经济再次回到“有形化”的世界,这意味着“实体回归”。但由于疫情冲击、地缘政治冲突、各国应对措施差异等等因素,这些全球化的转变导致世界经济周期是不同步的。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全球发展的支柱,其中蕴含着和之前截然不同的机会,譬如硬科技、绿色低碳等领域,值得好好把握。
“亚洲乃至国际金融的合作面临挑战,但在可持续金融领域、数字金融领域仍会有许多合作推进。这也证明了中国在金融实践、经济建设方面,确实已经成为了表率与榜样,也为全球进步贡献着中国力量。”国际金融协会IIF执行副总裁Clay Lowery指出。
会上,由浙江钱塘江金研院咨询股份有限公司、浙江钱塘江金研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作为发起单位共同设立的金研财务顾问事务所,与浙商中拓、敦和资管、浙商银行、嘉兴银行、赛富基金、浙商资产、普华资本共7家金融投资机构,浙商证券、财通证券、天健会所、普华永道、天册律所、六和律所、宁本咨询共7家中介服务机构,穆松桥新材、宜兴华永、青田县华侨经济文化经济合作试验区建设发展中心、浙商上市公司区域总部基地、嘉悦智能、千里青绿科技、智慧视通共7家首批战略合作客户,进行签约。
金研财务顾问事务所是浙江省政府推动,全国首创的综合金融咨询服务专业机构,旨在为浙江省区域内地方政府、各类企业、金融机构提供金融规划、投融资、金融风险防范与处置、法律与财务等综合全面的金融咨询服务。
本次签约成功,能够全面打开金融顾问服务实体经济的良好局面,实现产融结合、互助共赢。同时,金研财务顾问事务将持续做深“1+N”服务模式,进一步满足实体经济的金融需求,有效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助力浙江经济发展。
实体经济与金融力量的“碰撞”
峰会还开展了以就“推进双循环新格局,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高峰圆桌对话环节,邀请浙江省内两位世界500强上市公司的当家人和两位知名专家教授分享经验。
浙江海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张泉介绍了海亮集团创办三十三年来,经历了无数次以铜为核心的大宗材料的“过山车”和国内及国际宏观经济的大波动及金融危机,凭借超前的战略决策和宏观把控能力、稳健的经营理念,使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数字化转型、低碳发展、“4+1”原则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打造成为全球有色产业生态引领者。
浙商中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袁仁军表示,供应链金融对于加快实体经济供给、扭转中小企业经营、融资困境所发挥着的重要作用。浙商中拓作为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企业,持续深耕生产性服务业,聚焦产业金融、基差贸易、增值服务、产业投资“4种盈利模式”,大力推进产融一体、贸工一体、内外一体“3个一体”发展,全面提升集成服务、风险管控、资本运作“3大能力”,朝着“成为世界一流的产业链组织者和供应链管理者”的愿景目标不断迈进。
针对这两家上市公司的商业模式,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教授、商业模式创新研究中心主任朱武祥进行了分细解读,同时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如何打造新型商业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在全球经济金融新变局加速的大环境下,面临着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资本流动受到冲击、人员往来和物资流通遇阻的挑战,中国企业又要如何走出去呢?
国际金融协会亚太区(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张紫薇从国际金融研究的角度,提出了中国500强企业在现有的全球经济变革中寻找机会、控制风险、开船出海的新思路,帮助培养乘风破浪的勇气以及披荆斩棘的能力。
适逢金研院成立五周年之际,本次论坛汇报了金研院工作成果,着力破解经济金融发展中的重点问题、总结浙江经济金融发展经验,助力浙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全国经济提供高质量发展样本。